?【論文】工作室領銜人在教育部優(yōu)秀外語期刊《英語學習》發(fā)表論文
本工作室領銜人葛婷婷老師的論文《近·進·浸——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三個層次》發(fā)表于教育部優(yōu)秀外語期刊《英語學習》2024年第11期。
期刊介紹
《英語學習》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創(chuàng)辦于1958年,是中國第一本英語學習類期刊,由陳毅元帥題寫刊名?!队⒄Z學習》關注中國基礎外語教、學、評的方方面面,以“聚焦重大關切,加強前瞻研究,注重方法引領,支持學科發(fā)展”為辦刊方向。自創(chuàng)刊以來,《英語學習》策劃并刊發(fā)了大量優(yōu)質文章,在英語教學領域發(fā)揮著導向和引領作用。同時,《英語學習》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由專家、編者、作者、讀者組成的教研共同體,積極推動基礎外語教育教研蓬勃健康發(fā)展。《英語學習》是教育部優(yōu)秀外語期刊、免檢期刊,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基礎教育教學類中藥轉載來源期刊。
《英語學習》公眾號全文轉載了葛婷婷老師《近·進·浸——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三個層次》一文,附轉載鏈接:
學習反思
近期,2022局直新入職教師初中英語1組和2024局直新入職教師初中英語1組的老師,在領銜人葛婷婷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學習了《近·進·浸——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三個層次》一文,青年教師們結合自身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困惑,談論文章閱讀后對文本教學的反思和理解。
以下選取其中三名教師的學習反思:
姚芳菲(葛婷婷名師工作室成員 南通市田家炳初級中學教師)
讀完導師葛婷婷校長的這篇文章后,我對其中教師角色的板塊的解讀印象深刻,感悟頗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深入走進文本、立足學生立場、具備編者角度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三個關鍵層次。
導師葛婷婷在文章中提到的第一點:讀者應深入走進文本。這意味著學生需要通過細致閱讀,捕捉文本中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分析文章的結構,如是否有引言,文章的發(fā)展、轉折或者高潮部分、結論,以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細節(jié),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
同時,導師葛婷婷也提到教者應立足學生立場。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從而設計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更加自信和投入,從而利于后期的學習及發(fā)展。
導師葛婷婷也在文章中提到師者應具備編者角度。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拿到一份教材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像編者一樣精心挑選和編排教材,確保所選材料及相關信息和后續(xù)教學活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符合教學目標。以文本為載體,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思考文本蘊含深意,融合真情實感,加深學生的體驗及印象,不斷促進學生提升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
何仟慧 (葛婷婷名師工作室成員 南通市田家炳初級中學教師)
在閱讀了本文之后,我反思了自己在平時文本教學中會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并對解決策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指出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是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如文本分析淺表化、解讀形式模式化、意義提升空虛化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以課堂實例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本文認為教師應兼具讀者、教者和師者三重身份,在引領學生文本解讀時,以讀者身份親近、梳理文本;以學生視角進入、探究文本;以編者站位浸潤、體悟文本,以此深入文本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反思本學期的教學,在“以讀者身份僅文本,激活內容分析”方面,基本能夠做到基于學生已有經驗尋找與文本的聯(lián)結,如在九上Unit 6 Welcome板塊以一則介紹不同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的視頻入手,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 (What type of TV programme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i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此外,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厘清文本脈絡,基本每次文本教學前會讓學生先生成自己的思維導圖,再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梳理補充,并展示優(yōu)秀學生的思維導圖。
在“學生立場進文本,啟迪深意挖掘”方面,首先要做到以文本為載體搭建師生對話平臺。在九上Unit 7 Reading 文本閱讀后,提問學生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e three works to introduce Audrey Hepburn?” 有學生給出回答 “Because Gigi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Hepburn’s successful career, Roman Holiday was a great success in her career and in Always Hepburn made her final appearance.” 還有學生回答 “Because the three works showed the beginning, peak and end of Audrey Hepburn’s acting career.” 激活師生間、生生間開放式的對話,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其次,要融入真實情感體驗代入式探究文本在體驗,鼓勵學生感受文本人物的真情實感,激發(fā)與文本人物間的共鳴,通過直觀且真實的情感體驗獲取文本所傳達的深層信息。在九上Unit 4 Reading板塊 “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 介紹了Spud Webb一步步成為NBA球員的過程,在探究Spud Webb獲得成功的過程中,每次事件分析人物心理,從而探究人物成功的原因。
在“編者視角浸文本,引領立意升華”中,要在文本單元作用的解析中感悟文本價值。在九上Unit 4 Reading板塊 “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中,在引領學生深讀文本后,引導學生關注插圖,從單元主題出發(fā),體會使用這一插圖的意義。(Ss: This is not only Spud Webb’s proudest moment, but also about a small man’s big dream. Spud Webb was not tall, but he never gave up and lose heart, and “jumped high” to achieve his dream. When we grow up, we will also meet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We should never lose heart, keep working hard, and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chances are always for those prepared.) 提升文本解讀的高度,使文本的育人價值和課程價值得以提煉和融合。此外,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強調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與表達,是學習活動的最高層次。因此,需要教師在新情境問題的解決中開展文本創(chuàng)讀。在這一方面我仍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設計出超越文本、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學習活動,浸潤式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這次閱讀中我反思了許多也收獲了很多,在日后的教學中我也會更注意用活三重身份,帶領學生“近”文本、“進”文本、“浸”文本,避免出現(xiàn)文中提到的問題,設計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立足學生視角的多層次且多元的教學活動。
姜雯 (南通中學附屬實驗學校英語教師)
讀完葛婷婷老師的《近·進·浸——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三個層次》,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反思。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確實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正如葛校在文中所指出的,文本分析淺表化是較為常見的問題。以往教學中,我常常側重于讓學生獲取文本表面信息,通過問答形式梳理情節(jié),卻未深入挖掘文本的內在結構與作者意圖,導致學生的理解停留在淺層次,缺乏對文本的深度思考與分析能力的鍛煉。例如在處理一些故事性文本時,僅關注故事的發(fā)展脈絡,而忽略了作者在人物刻畫、情節(jié)設置背后的深意。
解讀形式模式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讀前、讀中、讀后教學流程雖有其合理性,但容易陷入機械操作。我在教學時往往按部就班,缺乏根據不同文本和學生實際需求進行靈活調整與創(chuàng)新。這使得課堂缺乏活力,難以真正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愛與探索欲望。比如在設計閱讀活動時,形式較為單一,多為簡單的填空、選擇或復述,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閱讀興趣點。
作為教師,我意識到自己在初讀文本時,應更加注重與作者的心靈溝通,讀出文本的弦外之音,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感受文本的魅力。以教者身份立足學生立場則要求我轉變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探究模式轉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閱讀困難與疑惑,創(chuàng)設更具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培養(yǎng)他們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而師者具備編者視角這一點也讓我明白,要深入研究教材編排體系,理解每個文本在單元中的獨特價值和作用,從而在教學中精準定位教學目標與重難點,使教學更具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在文本解讀層次與策略方面,以讀者身份近文本,激活內容分析的策略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我將更加注重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巧妙地建立文本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結。例如在教授旅游相關文本時,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然后自然地過渡到文本內容,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以學生立場進文本,啟迪深意挖掘則提醒我要引導學生超越文本表面,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深入探究文本的主題思想、人物情感等深層次內涵。以編者視角浸文本,引領立意升華要求我在教學中要有全局觀,將文本置于單元乃至整個教材體系中,引導學生體會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實現(xiàn)從語言學習到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跨越。
總之,這篇文章讓我深刻認識到初中英語閱讀文本教學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我將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文本解讀中的多重角色作用,按照近、進、浸三個層次深入開展閱讀教學,努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讓英語閱讀課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魅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